今天分享的是:驱动视界-北京-技术-汽车动力电池技术及发展方向
报告共计:25页
汽车动力电池技术及发展方向总结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其技术发展对新能源汽车的性能提升至关重要。以下从基本构成、分类、特性、成组技术、热管理及未来研究方向等方面进行总结。
基本构成与分类
动力电池由电池管理系统(BMS)、电池箱、辅助元器件、电池系统及散热系统等构成。BMS包含主体和温度、电压、电流传感器等,用于监测和管理电池状态;电池箱起支撑、固定和包围作用;辅助元器件包括熔断器、继电器等;电池系统由单体电池串并联组成;散热系统有主/被动散热方式,如氟冷、水冷、风冷等至。
根据基本原理,动力电池分为化学电池、物理电池和生物电池。化学电池如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等;物理电池有超级电容、飞轮电池等;生物电池利用生物化学反应产生电能至。车用动力电池主要有铅酸电池、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价格低但比能量低、寿命短;镍氢电池比功率高、无污染;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高,分为磷酸铁锂、钴酸锂、锰酸锂和三元锂电池等,不同类型各有优缺点至。
展开剩余83%特性与成组技术
动力电池的特性包括电压、内阻、比能量、比功率、循环寿命等。电压有额定电压、工作电压和充电电压之分;内阻影响电池发热和充放电效率;比能量标志续航能力,比功率影响动力性能;循环寿命是重要指标至。
车用动力电池成组技术需满足车辆需求,进行电池参数设计,考虑单体电池电气连接、可靠性等。还要控制单体一致性,其发展方向包括建立性能指标体系、参数标准化等至。
热管理与安全
热管理技术目的是控制电池温度,保证安全和效率,包括温度分区采集、分级管理,优化传热介质和路径等。电池热管理通过多种措施使电芯温度稳定在合理范围,从单体电芯和电池模组层面保障安全至。
动力电池安全涉及碰撞、强电、电流和热安全等方面,发展方向包括全面检验认证、实时监测诊断等技术至。
生产工艺与新材料应用
锂离子电池生产工艺包括搅拌、涂布、对辊、模切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检验和控制要点至。
导热材料在动力电池中起防护、轻量化设计、热管理辅助等作用,有导热灌封胶、导热-结构胶粘剂等类型至。
研究新动向
动力电池研究新动向包括石墨烯-锂离子电池、纳米线电池、锂硫电池、空气电池和固态锂电池等。石墨烯-锂离子电池利于提高功率和能量密度;纳米线电池解决电极充电膨胀问题;锂硫电池理论比容量高、成本低;空气电池能量密度高;固态锂电池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大,但这些新技术都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如材料制备、生产工艺等方面至。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
发布于:广东省安全炒股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