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在北方漂了三年的南方姑娘,我现在算是把“北方地暖的干燥”摸得门儿清——它不是“干”,是“给生活开了倍速”:能让湿衣服两小时变“新衣服”,能让薯片开袋三天还脆得扎嘴,也能让馒头一夜变“石头”,连鼻屎掉地上都能响。
前阵子洗了件浅蓝羽绒服,本来想着得用吹风机吹半小时再拍松,结果往地暖地板上一扔,我就去追《庆余年2》了,等想起它时,已经过去俩小时——伸手一摸,羽绒服软得跟棉花糖似的,领口的褶皱全自己舒展开了,连袖口的污渍都干得没痕迹,我妈说“这比熨烫机好用十倍”,现在我家晾衣杆都挂在阳台当“装饰”。
还有上次买的青柠味薯片,开了封没吃完,我懒得上盖,直接放茶几上,本来以为要软成“ potato pancake”,结果第二天咬下去脆得我牙发酸,第三天还是嘎嘣响,我爸凑过来尝了一口,说“这哪是吃薯片,是给薯片‘保鲜’”——你看,北方的干燥连零食都能“续命”。
不过干燥也有“坑”:上周我妈蒸的糖三角,晚上放餐桌上,第二天早上拿起来跟铁块似的,我咬了一口差点把烤瓷牙崩掉;还有我那盆养了两年的多肉,在南方时叶子圆得跟珍珠,到北方后没两周就干得跟葡萄干似的,现在只能当“干花”摆着,我妈说“这是地暖把它‘晒成标本’了”。
应对干燥的办法?
我家现在跟网友说的差不多——客厅挂了条米白色床单,一头泡在水桶里,跟“人工加湿器”似的,每天早上起来摸床单还是潮的,客厅湿度能从20%涨到45%;我爸更绝,每天晚上拿着喷壶对着窗帘喷,跟给花浇水似的,说“这样睡觉鼻子不出血”,你别说,上周我居然没流鼻血,看来这“土办法”比几百块的加湿器管用。
要说最惊喜的,还是身体的变化——以前在南方,背后的痘痘能攒一后背,夏天都不敢穿露背装,现在到北方后,痘痘全消了,连脚臭都没了(别笑,是真的!
),我妈说“这是地暖把你身体里的湿气都烤走了”,现在我穿露背装出门,闺蜜都问我“你是不是去做了医美”。
当然,最爽的还是冬天的温度——外面飘着鹅毛大雪,我在家穿短袖啃冰棍,我闺蜜在南方给我发视频,说她裹着羽绒服还在抖,手冻得连手机都拿不住,我跟她说“来我家,我请你喝加冰可乐”,她隔着屏幕都快把我骂死:“你个叛徒!”
不过话说回来,北方的干燥你们真的能接受吗?
比如鼻屎掉地上能响这种事,我第一次经历的时候差点哭出来——那天打了个喷嚏,鼻屎“啪”地掉在地板上,声音大得我家猫都抬头看我,现在倒觉得“方便”——不用擦手了,但鼻子里带血痂是真的疼;还有小米椒放两天变干辣椒,你们见过吗?上周炒回锅肉,我抓了把“新鲜小米椒”,结果炒出来跟干辣椒面似的,辣得我直喝水,我妈说“这是地暖帮你‘做干货’”。
其实不管是南方的潮还是北方的干,都是生活的“小调料”——南方人羡慕北方的暖,北方人羡慕南方的润,但只有自己住过才知道,那些“吐槽”里藏的都是幸福感:比如早上起来,摸着凉凉的湿床单,闻着厨房飘来的小米粥香;比如晚上窝在沙发上,穿短袖看雪,啃着脆生生的苹果;比如冬天不用裹成粽子,能自由地伸胳膊伸腿。
你们说,这样的北方冬天,你想不想来体验?
比如鼻屎掉地上能响这种“小尴尬”,换“穿短袖吃冰棍”的爽,值不值?反正我觉得值——毕竟,冬天最幸福的事,不就是“外面冷得要命,家里暖得像春”吗?
安全炒股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