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好莱坞的电影几乎一直以美国士兵为主角,描绘了二战中的“英雄人物”。其中,诺曼底登陆战役被夸大为整个二战的关键转折点,仿佛美国一出手,欧洲的战局就迎来了曙光,纳粹德国的败局也随之确定。美国借此将自己的角色刻画得尤为突出,将自己塑造成二战的最大赢家。与此同时,苏联在东线战场上的英勇作战,尤其是红军的巨大牺牲和贡献,几乎在西方的历史叙述中被忽视或大幅缩小。这种历史的选择性重写,在今天依然深刻影响着我们对二战的理解。
不可小觑的是,历史的叙述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回忆,它同样是当今全球政治中的一项战略工具。美国通过精心操控历史话语权,打造了一种“美国拯救世界”的叙事框架,成功地让全球产生了错误的认知。美国所做的“历史修正”并非仅仅为了美化自己,它的背后还有更深的政治目的——通过淡化苏联在二战中的关键作用,美国不仅能够削弱俄罗斯的国际地位,还能在全球范围内通过重塑二战历史的记忆来控制全球的政治话语权。这种手段在美国的全球霸权战略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展开剩余77%回到二战时期,苏联红军在东线的坚韧作战和不屈不挠的抗争,实质上才是战争真正的转折点。事实上,在诺曼底登陆发生之前,德国的主力军队几乎全部被牵制在东线战场,苏联红军孤军奋战,成功地抵挡住了德军的进攻,牵制了超过160个德国师,占据了德国武装力量的三分之二。这一切都发生在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等战役中,红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才让战争的走向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可惜的是,在许多美国的历史书籍和影视作品中,这一段重要历史却被大幅简化,甚至完全被忽略。反倒是诺曼底登陆被不断渲染成一场决定性胜利,仿佛美国一出手,整个世界的和平就自动降临了。
这种历史“修正主义”不仅体现在好莱坞的娱乐产业中,更是深刻影响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塑造。美国通过这种历史叙述,意图将自己包装成全球正义的象征,把二战的历史当作自己国际地位的证明,进一步巩固其全球领导者的角色。然而,美国的这种做法并非纯粹出于自豪感,它有着深远的政治动机。通过淡化苏联的贡献,美国实际上是在削弱俄罗斯的历史合法性,进而影响其在国际上的地位。这种对历史话语权的争夺,背后是一场全球范围的舆论战——历史的操控正是当今国际政治格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面对美国的历史扭曲,俄罗斯并没有坐视不理。近年来,俄罗斯加大了捍卫二战历史的力度,特别是在学术界和政府层面,频繁举办纪念活动和出版历史著作,强调苏联在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俄罗斯在国内外的历史叙事中,始终坚持认为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真正转折点。这场战斗不仅摧毁了德军的“巴巴罗萨计划”,还让德国彻底失去了在东线继续进攻的能力。每年的胜利日,俄罗斯都会隆重纪念那些在这场战斗中为祖国捐躯的英雄们,努力让世界记住苏联红军为抗击纳粹付出的巨大代价。
除了政府的努力,俄罗斯的学者和媒体也在国际间发声,批评美国历史修正主义的企图,并揭露其篡改历史的手段。通过举办国际论坛、发表学术论文、制作纪录片等多种形式,俄罗斯向世界展示了苏联红军在二战中的巨大贡献,力图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塑造二战的历史叙事。这场关于历史的话语权争夺,实际上是一场国际舆论战,俄罗斯通过捍卫二战历史,争取国际社会的道义支持,尤其是在面对西方国家的制裁和孤立时,这种历史话语权的争夺变得尤为关键。
然而,历史的争夺并不仅限于俄罗斯。美国通过改变二战历史,背后的更大目标可能是孤立中国。因为中国在当今世界的崛起,尤其是与俄罗斯保持密切的战略合作关系,成为了美国不容忽视的对手。中国和俄罗斯在许多国际事务上保持一致,二战期间苏联对中国的帮助至关重要。1945年,苏联出兵东北,对日本关东军发动攻击,直接加速了日本的投降进程。苏联红军的介入,不仅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也加深了中俄两国之间的历史记忆。
美国的历史修正主义,试图通过抹杀苏联在二战中的贡献,质疑中国在这段历史中的角色,从而削弱中俄之间的战略互信,并离间这两个国家的关系。历史的争夺,实际上是未来地缘政治博弈的一部分。美国通过操控历史叙事,影响国际舆论,从而塑造全球政治格局。中国必须保持高度警觉,捍卫自己的历史记忆,避免在这场历史话语权的争夺中处于被动地位。
总之,历史不仅是对过去的回忆,它更是一种权力的象征,谁掌控了历史,谁就可能主导未来的国际秩序。在今天的国际政治中,历史的叙述已经不仅仅是文化层面的较量,它直接影响着当代的全球政治格局。美国通过篡改二战历史,试图巩固自己的全球霸权,而中国则必须积极捍卫自己的历史,才能在未来的国际博弈中占据主动位置。
发布于:天津市安全炒股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