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两位人物。
罗成,字公然(有说法为志敬),是北平王罗艺和罗彦超的儿子,名列天下第七条好汉。他的容貌堪称绝世,面如冠玉、齿白唇红,眉目分明,眼如朗星,俊美非凡,因此被誉为“隋唐第一美男子”。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只要拥有如此出众的相貌,就注定会受到异性青睐,罗成自然也不例外。传说中,喜欢他的人数不胜数,以至于有一种说法称他拥有“一百个爹”:一个亲爹和三位义父,外加九十六个老丈人,真可谓是“老丈人多得不可思议”!
除了出众的相貌,罗成的武艺也可谓是一流。胯下骑着一匹追风小白龙,手持五钩神飞亮银枪,枪法精湛、神鬼莫测,号称“素袍白马无敌将,一杆银枪天下传”。他在扬州城的夺魁大会上艺压群雄,连挑四十三位战将,最终一举夺得了冠军。
不仅如此,罗成还极为熟悉兵书战册,对各类阵法如数家珍。大破一字长蛇阵和四门铜旗阵,均是他亲自坐镇指挥的,瓦岗众将对他佩服至极。之后,他加入了李唐阵营,跟随秦王李世民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取得了“日锁五龙”的威名。
总而言之,罗成不仅文武双全,智勇兼备,堪称难得的全才。然而,尽管他拥有如此出色的才能,却也并非完美无缺。正如俗话所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罗成的缺点同样显而易见。其最大的问题,便是心狠手毒,尤其是在处理义父和结义兄弟的问题上。他曾在大破长蛇阵时,亲手逼死了对他恩重如山的义父定彦平;在洛阳城的大战后,他又逼死了结义五哥单雄信。定彦平和单雄信曾对他关爱备至,但罗成却无情地翻脸,毫不留情地让这些昔日的亲人死于非命。此种行为,正如古人所说:“上天有好生之德”,罗成逆天行事,最终也注定难以善终。
展开剩余71%果不其然,随着大唐的建立,历史的车轮再次碾压在罗成的身上。某天,周西坡传来一阵鼓声,后汉王刘黑挞反唐。唐高祖李渊下令太子李建成挂帅,齐王李元吉为监军,越国公罗成为先锋,率领二十万大军前往平叛。最终,罗成却因李建成与李元吉的联合陷害,被误引入淤泥河,终因乱箭穿身而死,英年早逝。
接下来是杨林,字虎臣,隋朝的九老之一,名列天下第八条好汉。他是隋文帝杨坚的兄弟,隋炀帝杨广的叔叔,封号“铁肩靠山王”,职务是“兵马大元帅”。在某些版本中,也有说法称他是杨坚的叔叔、杨广的爷爷。就我个人而言,更倾向于杨林是杨坚的兄弟、杨广的叔叔的说法,因为从他们的名字来看,“杨坚”与“杨林”二人应为兄弟而非叔侄。无论如何,杨林身为皇室宗亲和大隋朝的重要大臣,可见他的重要地位。
杨林身材魁梧,骑着一匹独角金睛兽,手持水火囚龙棒,力大无穷,武技高超。有诗云:“自幼常得胜,到老不失机;双棒无敌手,威名震华夷!”当年,隋文帝杨坚亲自带领大军征战四方,杨林作为三十六路行军都总管,屡立战功,是隋朝江山的功臣之一。可以说,大隋的江山有一半得益于杨林的征战。杨林负责的疆域,宛如一根支撑大厦的柱梁。隋文帝杨坚在位时,杨林几乎享受了几年的安稳生活,然而,隋炀帝杨广继位后,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
隋炀帝一登基,朝廷局势急剧恶化,外有十八路反王,内有叛乱不断。作为“兵马大元帅”的杨林,肩负起了重任,四处征战,东挡西杀,直至年迈力衰,仍未能安享晚年。最终,这位功勋卓著的老将,死于罗成之手。对于这场战斗,武力对比非常关键。
从《说唐》中的排名来看,罗成排在第七,杨林排在第八,显然罗成的武力略胜一筹。很多人因受影视剧或评书影响,认为罗成的武力几乎压倒性地强于杨林,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根据《说唐》原著的记载,罗成与杨林曾有过两次交手。
第一次发生在杨林率军攻打瓦岗山时,他布下了著名的长蛇阵。由于没有人能破解这座阵法,瓦岗军请来罗成助阵。在一场激烈的厮杀中,罗成与杨林展开了对决。两人一老一少,单枪对双棒,打了数十回合而难分胜负。最终,在阵势即将被破的情况下,杨林慌乱中被罗成一枪扎伤,逃入了敌阵。
第二次交手发生在扬州玉玺会后,杨林追击退兵的过程中与罗成发生了冲突。两人交手数回合,罗成以诈败之计引诱杨林,最终在一次回马枪中将杨林击败,致其丧命。这两次交手清楚地表明,尽管罗成略强于杨林,但要想完全压倒杨林,仍需用巧妙的计谋。
因此,罗成与杨林的武力差距并非决定性的碾压,而更多是通过巧妙的战术和适时的机遇,才最终获得胜利。
发布于:天津市安全炒股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